開啟寶寶的色彩世界

顏色,是五彩繽紛、絢麗奪目的,各種各樣的顏色,不但可以開啟寶寶的色彩世界大門,還可以豐富寶寶的想像力哦!我們在教寶寶認識顏色之前,需要掌握一些寶寶色彩感知發育的小知識,才可以找到相應的辦法去給寶寶啟蒙。

第一是寶寶的黑白期,在寶寶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中,視覺上發展最慢成熟最晚的一種感覺。0-3個月的寶寶看形狀和色彩的時候,大多都會是模糊一片,但單單對黑白兩個顏色敏感,即使我們拿一些鮮艷的顏色放到他們的眼前,他們看到的也只是比較強烈的黑白對比效果罷了。在寶寶的黑白期,爸爸媽媽們可以拿一些形狀簡單,黑白對比明顯的圖案給寶寶看,幫助刺激寶寶的視覺發育。

第二是寶寶的色彩感知期,4個月左右的時候,寶寶對色彩慢慢有了感受能力,這個時候他們已經能夠意識和感覺到各種顏色的不同了,進入到色彩期的寶寶,視覺範圍擴大到了1-2米左右,而且對顏色非常對敏感,尤其是紅色,有強烈的反應。從色彩感知期開始,爸爸媽媽們就可以有意識的教寶寶認識各種顏色了,比如將一些彩色的玩具或者積木在他們眼前晃動,激發他們的興趣,但是要注意的是,這個時候雖然對顏色比較敏感,但是比較容易辨認紅色、黃色和藍色三個顏色,這三個顏色作為首選哦。

第三是寶寶的語言敏感期,1歲左右的時候,有一部分寶寶開始進入語言和認識物體的時期了。這個時期的寶寶有非常強烈的學習欲望,並且對周圍的事物產生興趣,想更多的去了解這個世界,家長們可以多教寶寶物體的名稱和顏色,慢慢的,他們就會把顏色和名稱的發音對應起來,也可以把這個顏色的東西放到寶寶手裏,通過他們的觸摸去刺激他們的大腦。

第四是寶寶認識顏色的一些規律,1歲半左右的寶寶,語言和視覺發育都已經進入到了相對懲處的階段,這個時候是教寶寶辨認幾本顏色比較理想的時期。爸爸媽媽們在教寶寶認識顏色的時候,不能一口吃個胖子,一下把所有的顏色都介紹給他們,要知道寶寶認識顏色時有科學發展規律的,紅-黑-白-綠-黃-藍-紫-灰-棕,按照這個順序認識顏色灰事半功倍。彤彤媽媽建議,還是在一段時間內集中認識一種顏色,還可以選擇是非選擇法,告訴寶寶,這是紅色,那不是紅色,這樣一個一個顏色的慢慢去教。

第五是和色彩做遊戲,遊戲是寶寶學齡前的重要活動之一,不但可以讓寶寶獲得愉悅的心情,還能促進他們的認知、社交以及語言的各種能力增長,同樣也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去教寶寶認識顏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寶寶需要的大腦營養

1~2周歲 儘量引導孩子說話

1.家長儘量少用「不可以」

此時的孩子喜歡嘗試去做各種事情,家長千萬注意不要一味以「不可以」來制止孩子的行為。如果家長這樣做,孩子將會變得非常消極,無法建立自信心。只有當孩子所做的事具有危險性,或對孩子性格的形成會有極不良的影響時,才說「不可以」。

2.給孩子玩具的方法

家長給孩子的玩具必須是孩子能從中學到某些東西的玩具,例如可以發展想像、訓練發聲等的玩具;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玩具,會使孩子精神不集中,而無法培養出注意力集中和性情穩定的孩子;家長應和孩子一起玩,以幫助其智慧的增長。

3.家長要儘量多跟孩子說話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語言理解方面會有極快速的發育,對家長所說的話的理解力急速增強,但這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儘量引導孩子說話,並教給他正確的語言。

4.文字的閱讀

為寶寶讀故事情節簡單的圖畫書——發展語言能力,擴大詞彙量,發展寶寶的情感。寶寶在這個階段的詞彙量應從2~3個擴大到250個左右。每天和寶寶一起閱讀半小時,如果寶寶對書上的字、詞感興趣,你可以邊讀邊用手指沿字行移動,讓寶寶在口頭語言與文字所代表的意義之間建立起聯繫。

2~3周歲 規範語言親近文字

高雄兒童成長門診/兒童內分泌/生長激素價格?

由於生活環境、營養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內分泌疾病開始逐年增加,在高雄兒童成長門診內分泌科來看,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內分泌疾病。因為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所以生長發育在小兒內分泌科佔主要方面,比如矮小症、性早熟、性發育延遲,還有跟甲狀腺有關的甲亢,甲減以及跟鈣磷代謝有關的疾病,如佝僂病,骨質疏鬆、低鈣血症等疾病。另一類是代謝性和遺傳疾病。比如糖尿病、氨基酸代謝、脂肪酸代謝等相關疾病,矮小綜合徵或特殊跟遺傳相關的疾病。

總體來說,兒童內分泌疾病指涉及到所有跟內分泌系統相關的腺體,包括甲狀腺,甲狀旁腺、性腺,生長發育,骨骼發育等問題,內分泌是很重要的一個系統,跟大家比較熟悉的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一樣,這個系統主要是通過分泌一些微量激素來調節全部身體狀態,所以,保持激素的平衡狀態很重要。

高雄生長激素常見的與內分泌激素相關的如矮小症、性早熟、性發育延遲、甲亢、甲減、糖尿病、骨質疏鬆等疾病,應於內分泌科就診以全面評估相關激素水平及疾病情況。

身高和性早熟是內分泌門診最主要的生長發育問題,大概能佔到60%-70%左右。

判斷孩子身高是否正常,醫學上常用百分位法或標準差法,即身高低於同種族、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健康兒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數,或低於2個標準差(-2sd)以下,醫學上稱之為矮小。通俗來說同年齡、同性別的100個孩子從矮到高排列,3%以下矮小,3%-25%偏矮,25%-75%正態分佈,屬於正常範圍,75%以上屬於偏高。

所以家長觀察孩子身高時,要看是否在同齡人中排在前面,3%以下就說明生長緩慢,需要到醫院檢查治療。這3%不一定都有疾病,也有可能是正常變異造成的,需要家長長期監測,可以每3月-6月進行監測,觀察孩子身高體重,看看每年生長速率如何?雖然各年齡段生長速率不同,但卻有一定的規律,一般足月出生時身長50厘米,生後第一年增長25厘米,第2年增長10厘米,第3年至青春期開始生長速度為每年平均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長8-12厘米,持續2-3年。

一般來說,最理想的身高主要是由遺傳、營養、激素三方面共同決定的,2歲以內孩子主要靠營養,2歲到青春期前孩子主要靠營養和生長激素,青春期主要靠營養、生長激素及性腺發育來長個。

檢查並不是千篇一律的,不是來了就做很多檢查,而是通過詢問病史來判斷孩子情況,比如身體上下比例是否協調,是否有飲食問題,還是慢性疾病、矮小綜合徵,或者骨骼病變等,根據矮小不同原因做相關檢查。從基本情況來看,孩子到醫院後,首先需對左手腕掌指進行X線照片,以了解骨齡,判斷孩子骨骼生長情況,骨骺發育的程度和生長潛力。其次還要做血、尿常規、血肝腎功能、電解質等相關檢驗,第三要進行生長激素相關檢查(包括甲狀腺素、生長激素水平等)。女孩子有可能還要查血染色體核型以確定是否為「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症」。這些檢查都是逐步進行的,比如生長激素水平低了,就要進一步查看垂體等問題,如果這些檢查沒有問題,就要從孩子生長速率、遺傳身高、飲食、運動、睡眠等方面結合查找原因,進行進一步明確診斷,制定合理干預方案。

嬰兒乳牙的知識

寶寶長牙 爸爸媽媽可開心了。但是對寶寶來說長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出現煩躁、不適等症狀,這個時候就需要爸媽給予更多的愛。關於寶寶長牙的那些事情,你都知道嗎?

一、嬰兒什麼時候開始長牙?

正常的嬰兒一般從6個月開始長牙,有的寶寶4個多月就萌出第一顆牙了,也有萌寶9個多月還沒有開始長牙。根據寶寶不同體質,牙齒萌出時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一周歲以前出牙都屬正常。寶寶長牙早晚和缺鈣沒有關係,很多時候和遺傳有關係。

如果1周歲後,還沒有長出第一顆乳牙,叫乳牙晚萌,是一種病理現象,常常是由佝僂病或其他原因引起,應當請醫生診治。

二、嬰兒的乳牙生長什麼順序規律?

寶寶乳牙萌出時間,是指牙齒突破牙齦的時間,通過下表可以清晰的看到寶寶乳牙的生長時間和順序;不過也有不是按照這個順序來出牙的萌寶,無論什麼出牙順序,只要寶寶牙齒健康就好了,家長也不要太擔心。

三、嬰兒長牙期有哪些症狀?

往往在牙齒還沒有冒出來,寶寶的一些小症狀告訴我們,小萌芽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牙齦紅腫、喜歡咬東西、流口水、寶寶變的暴躁易怒。

1口水多

寶寶乳牙的萌出會刺激牙齦神經,從而引起唾液分泌增加。這時寶寶的口周皮膚長期處在口水浸泡的狀態下,很容易會出現口水疹,皮膚變得粗糙易皸裂。

護理方法:可以用柔軟的棉布蘸干寶寶嘴邊的口水,或軟毛巾吸乾(不要摩擦,不用濕巾擦口水)。動作一定要輕柔,避免擦破皮膚引起感染。

2亂咬

寶寶乳牙萌出時還會刺激牙齦神經,引起牙齦不適感。這時的寶寶見到什麼都想咬,嬰兒床欄杆、勺子、玩具、自己的手指、媽媽的乳頭。這都說明了寶寶的牙齦在痛癢,需要加以緩解。

護理方法:可以每天用紗布蘸點涼水輕輕擦拭寶寶的牙齦。給寶寶一些又冷又硬的東西咬,如涼的勺子、冰棒、冷凍的麵包、磨牙環等。哺乳前先給寶寶按摩牙齦讓寶寶舒服了再餵奶。

3易怒和夜醒

乳牙在慢慢頂出牙齦時,疼痛可能會加劇,而牙齒的成長在夜裡是不休息的,這時候的寶寶會出現啼哭、煩躁不安,在長牙高峰期還會經常夜醒,很難再恢復長牙前的睡眠模式。

護理方法:這時候可以為給寶寶一個磨牙牙膠,轉移注意力另外,還可以為寶寶做面部按摩,放鬆臉部肌肉,緩解疼痛。

4胃口變差

這是長牙期麻煩當中最因人而異的地方,有些寶寶一頓不落,有些吃慣了母乳的寶寶會為了舒服吃得更多,但也有些寶寶因為煩躁而想有東西往嘴裡塞,但又會因為吸吮的動作使牙床疼痛而拒絕食物。

護理方法:天氣不冷的時候可以給寶寶吃些不熱的、糊狀的食物。吃奶瓶的寶寶可以適當把奶嘴孔調大,以容易喝到又不嗆奶為宜,實在不願意吮吸,可以用涼的勺子餵給寶寶。

5拉肚子

有些寶寶出牙時會有腹瀉。當寶寶大便次數增多、但水分不多時,應暫時停止給寶寶添加其他輔食,以粥,細、爛麵條等易消化食物為主,並注意餐具的消毒;若次數每天多於10次、且水分較多時,應及時就醫。

護理方法:

讓寶寶多喝水。每次餵養完都要清潔口腔或者讓寶寶漱口,每天早晚清潔一定要非常認真仔細,尤其是晚上臨睡前那一次清潔。若寶寶拉肚子嚴重,請及時就醫。

6發燒

發熱與寶寶長牙其實沒有直接的關係,長牙時體溫的平均升高值是很小的,根本算不上發熱。

寶寶發熱很大程度與長牙期愛咬東西有關,如不乾淨的硬物,而導致牙齦或口腔黏膜等部位的炎症反應,由於這種炎症的反應多不嚴重,所以一般的發熱為低燒,38℃以下且持續時間不長。

如果寶寶發熱超過38℃且看上去很痛苦,或伴有流涕、咳嗽、嘔吐、腹瀉等其他症狀,尤其是精神不佳,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發熱,應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護理方法:寶寶溫度不超過38℃時,不需要吃退燒藥,可以給寶寶多喝水(滿6個月),保持室內通風,或給寶寶洗個溫水澡,這種發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幾個小時後就會降到正常。

四、如何幫小寶貝刷牙?

從出生開始,就應該每天用軟布清潔口腔,除了清潔的作用之外,還有按摩牙床的作用,也讓寶寶更快的適應口腔清潔。最常用的方法是取一塊乾淨的濕紗布,纏在手指上,然後輕輕地按摩寶寶的牙齦組織以清潔牙齒。亦可用專用指牙刷,放在白開水裡濕潤後,再給寶寶清潔牙齒。最好每天睡前清潔一次。

給3歲前寶寶清潔牙齒的時候,最好不要使用牙膏,因為牙膏的泡沫會讓孩子感覺不舒服,容易使他們對刷牙產生牴觸情緒,且牙膏中所含的氟化物,有可能被寶寶吞到肚子裡而損害健康。

五、寶寶誕生牙、馬牙都是什麼鬼

A”誕生牙”:是指寶寶出生時就已長出的乳牙,如果誕生牙長得比較結實,那麼可以不用理會(但需要經常注意觀察,是否鬆動)等寶寶大一點自行換牙就可以;如果誕生牙很鬆動,為了避免牙齒掉落氣管或食道引起危險,可以請醫生拔掉。

B「馬牙」:是民間的一種說法,長馬牙並不是長牙。大多數寶寶在出生後4-6周時,口腔上顎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像是長出來的牙齒。醫學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推擠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大多可以自行脫落,不需特殊處理。民間有「挑馬牙」的習俗,這很容易導致寶寶感染,應該鄙棄陋習。

尿布疹原因和護理

小便的刺激和大便中的細菌都是引起尿布疹的原因。

1.尿尿

因皮膚受角質層的保護,所以如果只有尿尿的刺激,皮膚應不太容易出現大的問題。但是,寶寶年紀太小,還不會說話,因此就算尿布濕了、屁屁髒了,也不會主動告訴媽媽,長時間如此,就會增大尿布疹發生的機率。所以,家長們不要偷懶,應注意隨時給寶寶更換乾爽的尿布。

2.糞便

寶寶的糞便往往會造成嚴重的尿布疹。除了糞便本身所含的刺激物質以外,糞便中的細菌還會分解尿液,釋放出尿酸、氯等物質,它們會使尿布的整個環境變成鹼性,對寶寶的皮膚刺激很大。

此外,大便中的消化酶在鹼性環境中會活化起來,進一步消化皮膚的角質層等蛋白質,由於角質層被溶解了,寶寶的皮膚會受到更直接的刺激和傷害。

由於糞便較容易造成嚴重的尿布疹,所以若寶寶便後十幾分鐘沒換尿布,那麼往往就會看到在寶寶的屁屁上出現了一大片紅色的疹子。因此,寶寶如果大便了,家長應立刻更換尿布。

另外,希望媽媽們儘量用母乳餵養,因為母乳較好消化,產生的糞便刺激性較小,能降低尿布疹發生的可能性。

如何預防寶寶紅屁屁
導致寶寶出現紅屁屁的元兇,學名叫「尿布濕疹」。由於寶寶的皮膚很薄,厚度只有成人的一半,所以如果護理不當,就很容易得尿布濕疹。

尿布濕疹通常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 嬰兒的皮膚具有一層天然的保護層,但是如果皮膚一直處於潮濕的狀態,這層保護層就會停止發揮作用。當寶寶的肌膚接觸到尿液時,會引起變紅、發炎、疼痛。當尿液開始與紙尿褲中的大便發生作用時也同樣可以引起尿布疹,感染皮膚,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出現破裂和起泡。這時,皮膚會感染細菌,有時甚至是「鵝口瘡」(念珠菌)。
  • 有些寶寶如果吃了或者喝了不同的東西,他們的尿液和大便會因此發生變化,同樣會出現尿布疹。
  • 還可能因為嬰兒對藥物出現副作用,或者對某些清潔產品過敏,甚至是對有些紙尿褲過敏,都會引起尿布疹。

一旦你發現尿布疹的症狀——紅色斑點,或者皮膚糜爛,立即採取以下的簡單步驟:

1.定期檢查紙尿褲。

2.及時更換尿濕或者弄髒的紙尿褲。

3.牢記每次讓寶寶睡覺前都要幫他更換新的紙尿褲。

4.每次更換紙尿褲時,用溫水清洗寶寶的小屁屁,不要使用嬰兒濕巾。擦乾後不要立刻包上紙尿褲,可以讓寶寶光屁屁晾乾一會,也有媽媽介紹經驗可以用吹風機保持一定距離吹乾小屁屁。

  1. 抹上極少量的嬰兒護臀膏。個人推薦咪咪meimei的嬰兒護臀膏。強生的也可以。但注意量一定要少,要抹成薄薄的一層。千萬不能多,多了反而堵塞毛孔。

6.保證小屁屁每天接觸到新鮮的空氣,脫掉紙尿褲,每天讓寶寶光著屁股的時間保持在半小時到一小時.

7.如果24小時內沒有任何好轉,或者如果皮疹感染,或寶寶出現發燒的症狀,立即就醫。

如何防治寶寶的尿布疹
尿布皮炎的預防關鍵在於保持寶寶尿布區域的清潔和乾燥,保持臀部皮膚不受尿便的刺激和浸泡。應選用無刺激、柔軟、吸水性強的紙尿褲。使用棉布材質的尿布時要勤換勤洗,沖洗乾淨,避免殘留肥皂等鹼性物質。給寶寶洗臀部時,應用溫水輕輕擦洗,然後用棉布輕輕吸乾。寶寶房間的溫度不宜過高,穿衣蓋被不要過多,儘量減少出汗,避免濕熱對皮膚的影響。如有腹瀉現象應該及時治療。

清胎毒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清胎毒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對於這個我們大家可能並不是那麼的了解,而且如果是有太多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寶寶黃疸比較嚴重,或者是寶寶的身上出現一些濕疹,所以現在就為大家介紹怎麼樣很好的去清除胎毒的一些最有效的簡單小方法到底有哪些的呢。

所謂去「胎毒」,中醫認為主要指去熱毒,是古代醫家通過觀察及臨床經驗的積累所得出的理論,它體現了胎兒與媽媽的密切關係:如果媽媽在懷孕期間吃了太多大熱、甘肥黏膩、辛辣等食物,寶寶出生後很可能就有「胎毒」。

因此,產生了在產前懷孕的時候給孕婦服用某些藥物,或在寶寶剛出生後採取擦拭口腔和服用各種去「胎毒」藥物的方法,以達到預防和治療「胎毒」所引起的各種疾病的目的。

孕婦出現皮疹和胎兒出生後出現的這些皮膚問題,不能總讓「胎毒」來背黑鍋啊!

新生兒脂溢性皮炎

很多寶寶出生後,頭上或者眉毛處都出現了暗黃色的結痂,扣掉第二天又會長,怎麼也清理不乾淨,很多人把這個稱為胎毒,說只要在孕期吃過去胎毒的食物,寶寶才不會長。

其實這叫「新生兒脂溢性皮炎」,目前的研究是說,這是由於剛出生的胎兒從母體攜帶的雌激素水平過高引起。

清理時可以先用橄欖油把結痂軟化,再輕輕刮掉,不要強行剝離結痂。

濕疹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是由於媽媽懷孕期間食用了某種特殊食物導致嬰兒產生濕疹。

新生寶寶都容易患上濕疹,主要原因是食物過敏,奶粉,衣物等,寶寶如果患有濕疹,最重要的處理方法是保濕!保濕!保濕!

如果是較嚴重的濕疹,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加激素類藥膏配合治療。

黃疸

黃疸絕對不會因為媽媽懷孕期間吃了某種食物就不會有的!

新生兒黃疸主要是新生兒從母體脫離後,血液中的膽紅素會產生變化,直接導致嬰兒的皮膚經歷一個肉眼可見的黃染過程。

退黃疸最重要的方法是餵母乳!餵母乳!餵母乳!

如果持續時間長或數值特別高,就要考慮是否為病理性黃疸,需要就醫治療。

鵝口瘡

寶寶得了鵝口瘡就怪是胎毒,我覺得這個真的很可笑,任何人都有可能有鵝口瘡,這是由白色念珠球菌過度增殖引起,是真菌的一種。

如果寶寶得了鵝口瘡,正常情況下1周之內就會痊癒,醫生會建議使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洗,或在患處少量塗抹制黴菌素。

但如果鵝口瘡反覆發作,就要去醫院診斷,排除一些免疫缺陷類疾病。

現在都清楚了吧!寶寶出現這類症狀都是有根有據的,不要再說都是「胎毒惹的禍」。

再來說一說那些流傳已久的去胎毒偏方:

青皮鵝蛋

據說好大一隻,反正我長這麼大就沒吃過。我覺得吧,蛋類最有營養還是雞蛋,什麼鵝蛋鴨蛋,偶爾吃吃就好啦!

白蓮須煲雞蛋

這些都是之前聽都沒聽過的做法,實在要吃也無傷大雅,反正不會怎樣。

但是絕對不能保證吃了,寶寶出生後就不會有黃疸有濕疹那些。

黃連

給一出生的寶寶喝黃連水的人,你於心何忍啊!

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你第一時間給的應該是甘甜的母乳啊!給黃連水,什麼意思!

寒涼藥物不宜長期服用

去胎毒」的治療思想符合實際,在臨床上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是服用去胎毒藥物時一定要注意適量,一些寒涼、清熱降火的藥物不宜長期服用,尤其對於早產、脾胃虛弱的寶寶,媽媽一定要諮詢醫生,因為服用寒涼藥物過量、時間過長可能會損傷寶寶本不強壯的脾胃,導致食慾下降、不消化,甚至生長發育落後緩慢等。

奶瓶挑選攻略

如果是全職媽媽,可以親餵時間比較久的,這種情況只買一個奶瓶就夠了。

但是有很多媽媽產假過後,要回歸到工作崗位,這時候奶瓶就是必備品了。還有很多母乳不夠,要混合餵養或者喝配方奶粉的,怎麼能不囤奶瓶呢?

對小寶寶的媽媽來說,玻璃奶瓶的性價比遠較塑料奶瓶高。當寶寶開始獨立喝奶時,需注意寶寶獨立使用玻璃奶瓶的安全,可以選擇使用三角回收標誌為5的奶瓶和餐具,可用優質的不鏽鋼學飲杯代替塑料學飲杯。

寶媽外出不在家或者上班後,喝凍奶或者冷藏奶的寶寶每天要用到溫奶器,ppsu和矽膠質地的加熱,總覺得心裏不夠踏實,畢竟要有加熱的過程。有的加熱後,多少還是有點味道,不信,你可以嘗一下!所以,玻璃質地用的最放心!

想直接說使用率最高的,別的都可以不買,但是要買就買最最最實用的:貝親!玻璃奶瓶!

1、性價比高

2、貝親的奶嘴,超級柔軟

3、防嗆奶防脹氣

劣勢是清洗麻煩容易清洗不乾淨,需要配專門洗導管的細刷子才行。

矽膠質地

優勢

1、顏值高

2、佩上手柄後,寶寶拿著比較方便。

3、好清洗

4、不怕摔

劣勢

1、矽膠質地比較容易沾灰

2、水放一晚上後,裏面會有一個明顯的水漬印。

3、沒法放進我的溫奶器。不過最好也不建議用這款來溫奶。

買奶瓶建議:

1、玻璃質地的必須買。

2、矽膠或者ppsu質地的備一款大毫升數的就行,能配手柄最好,6個月後寶寶可以自己拿著喝。

3、奶瓶的確不能囤太多,低月齡用玻璃質地為主,1歲以後可以戒掉奶瓶。所以囤多了沒用。

美國兒童牙科學會聲明

• 嬰兒不應該伴奶瓶睡覺,並建議家長在兒童12個月至14個月大期間戒掉奶瓶。

• 對於很多學步兒童而言,放棄奶瓶帶來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很難。但是家長可以將戒奶瓶規劃為一種發育階段,緩慢過渡。從牛奶或果汁過渡到水也有幫助,尤其是兒童開始攝入主食時。

• 母乳餵養六個月或者更長時間,以相對減少使用奶瓶的時間,可以降低兒童日後的肥胖風險。